我們如何解釋銀行和非金融公司之間平均槓桿的差異?
我一直在閱讀有關銀行資本結構的一些資訊。例如,在 Gornall 和 Strebulaev 的這份工作文件“作為供應鏈的融資:銀行和借款人的資本結構”(2014 年訪問)中,它提到了這一點:
對銀行高槓桿的原因和影響存在分歧;然而,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確實負債累累,這一點沒有異議。美國銀行的平均槓桿率,以債務與資產的比率來衡量,在過去 80 年裡一直在 87%-95% 的範圍內。與此同時,以同樣方式衡量的美國公共非金融機構的平均槓桿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在 20%-30% 的範圍內,低於許多模型的預測。乍一看,金融結構的這種巨大差異令人費解。
在本文中,我們通過模擬銀行的債務決策與該銀行借款人的債務決策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解釋這一差距……
我對這種文學不熟悉。我想知道,文獻中還有什麼其他解釋可以解釋銀行和非金融機構之間平均槓桿的差異?
@EnergyNumbers 提出的觀點是正確的,並且從直覺的角度很容易理解:金融中介的關鍵作用之一是將給定期限的負債需求與給定期限的資產需求相匹配。
金融中介採取相反的立場,允許經濟的非金融部門存在期限錯配。不過,要做到這一點,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的槓桿率必須遠高於其他經濟體中的公司。
考慮一下消費者持有的資產期限:在退休投資之外(對於遠離退休年齡的消費者),大多數消費者擁有長期負債(抵押貸款、學生貸款等),而短期負債有期限的資產(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基金持有量等)。這種不匹配的存在是有充分理由的。例如,在負債方面,有人想要擁有一所房子並消費住房服務,然後才擁有 100% 的現金來直接購買一套房子,這並不是瘋了。從效用的角度來看,這種消費平滑,即一個對未來收入有很長展望的人提出了他們一生消費的一小部分,通常被認為是最佳行為。
同時,在資產方面,消費者必須能夠平息對收入的衝擊,因此擁有銀行存款等短期流動資產也是最佳選擇。如果您是一個將所有額外現金都持有股票的消費者,那麼當您失去工作並需要從股票市場兌現以支付費用的同時股市暴跌時,您會感到非常難過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
同樣,非金融公司對特定期限的資產也有同樣的需求——他們需要一定數量的現金來進行流動性管理,但同時,他們希望能夠投資於資本項目(購買設備等) .) 這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得到回報。
當然,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資產的期限必須等於負債的期限。那麼我們如何平衡這一點呢?金融公司採取這些交易的另一面,接受嚴重的期限錯配。
非金融公司能夠通過與金融公司達成交易來進行生產性投資,其中非金融公司以利息支付的形式放棄其未來生產的一部分以換取長期負債。同樣,消費者可以通過將未來勞動收入的一部分放棄給金融公司來換取長期負債,從而進行消費平滑。就金融公司而言,它們最終持有大量長期資產,而在很大程度上由短期負債(如通過批發融資市場持有的銀行存款和貨幣市場基金)提供資金。金融公司通過到期之間的利差(“套利”)來賺錢——整個“以 3% 的利率借入,以 6% 的利率借出,在下午 3 點前開球”。
這有幾個含義:
- 金融公司相對於資產必須持有的負債數量是經濟其他地區不同期限的資產和負債需求(即經濟其他地區的期限錯配)和金融機構規模的函式*。金融中介部門相對於經濟的其他部門*。金融中介相對於經濟的其他部分越小,金融公司在其他地方重新平衡期限錯配所需的槓桿就越高。
- 金融業存在重大期限錯配,意味著流動性風險集中在金融企業,可能導致銀行擠兌。這就是為什麼使用存款保險,也是為什麼銀行可以進入美聯儲的貼現視窗的原因。
對於本次討論,我們應該使用債轉股,因為我們談論的是槓桿。
2008 年,銀行的股本為 12 至 25 倍,2500%,25 部分債務,1 部分股本。
您的 30% 實際上是 30 部分債務對 70 部分股權,或 0.4 部分債務 1 部分股權。
戲劇性的差異。
行業沒有支持性的政府來保證流動性。在允許銀行同業拆借的情況下,行業不能向競爭對手借貸。
行業沒有 FDIC 欺騙消費者認為向銀行貸款是安全的。
工業資本主義是一回事,而風靡一時的金融資本主義只有在國家的干預下才有可能。
銀行的力量是任何行業的 60 倍,因此所有行業都結合在一起,這要歸功於政府支持的中央銀行等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