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措施對資本的影響
ECB/FEB 和其他中央銀行參與了各種量化寬鬆計劃。當然,程序之間在細節上存在差異,但本質是購買不可靠的證券/政府債券/等。從銀行。我的問題是,你認為量化寬鬆是為銀行創造資本的一種形式嗎?如果被問到這個問題,我會回答“是”。因為本質上,銀行從其出售的證券中獲得資金,所以這筆錢屬於銀行-> 資本。
至少有三種不同的方法可以解釋量化寬鬆對銀行的影響(參見量化寬鬆對銀行借貸行為的影響),您引用的一種被稱為量化寬鬆的“流動性渠道”。正如你所說,並且根據 fesman 對你的問題的評論,孤立地考慮,假設銀行沒有採取進一步行動,用 MBS 等風險資產替代超額準備金應該會提高監管資本比率。也可以說,通過推高資產價格,量化寬鬆提高了銀行股票的市值。
然而,在實踐中,至少在美國,銀行似乎沒有這樣做,實際上在QE1 -QE3 期間增持了機構債務和 MBS(參見QE 和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圖 2 和圖 3 )。
那麼從某種意義上說,您提出的 QE 旨在從銀行購買證券的問題的前提需要重新審查(正如其他答复所暗示的那樣)。事實上,正如 QE1-QE3 期間證券持有結構的變化所表明的那樣,美國銀行僅少量參與出售其資產負債表上持有的證券,並且主要充當其他賣方的中介:對沖基金和住房 GSE , 例如。
我會說“不”。
對基本前提沒有任何疑問……稱其為“QE”、“SMP”(證券市場購買)或任何其變體的任何首字母縮寫詞,這裡對情況的描述遠沒有爭議。在我看來,只要看看任何一家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就可以很容易地了解“神奇的貨幣開放操作”的數量。
可以說,有人可能會爭辯說,透支一萬億美元與購買價值一萬億美元的長期債券並不相同(即,固定收益市場的久期效應與貨幣注入本身一樣重要?)但這有點像書呆子的角落;-) 我們沒有萬億,然後是 2,然後是 4,然後是 8,現在是 16 ;-) “流動性注入”(無論如何都可以稱之為你喜歡的)是真實的。
除了我的狡辯是,這不是銀行的資本。事實上,它幾乎確保了銀行的盈利能力(通過壓低 NIM,即“淨息差”)不會回升,從而激勵任何私營部門的信貸回升以允許(私營部門主導的)“復甦”情景。
這實際上對銀行不利。但這對借款人有利(對儲戶不利)。中央銀行將債券收益率設為負值,以消除無風險儲蓄的動機。儲蓄很好;但現在它變得有風險,如果每個人都繼續儲蓄太多,風險就會更大。因此,任何以正收益率購買債券的人都將它們賣給中央銀行,現在必須投資/借給風險/風險更高的東西(除非他們喜歡負回報,以及非常負的實際回報)。這就是重點。
所有這些都不利於傳統銀行業務模式的經濟性!這是儘管經濟復甦和資本重組處於“安全”資本水平,但銀行股仍然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銀行現在可以生存;並且安全;就這樣無利可圖!
相反,所有這些新資本創造的“贏家”是政府的傳統貸方,他們獲得了向風險更高的人提供貸款的甜味劑,他們向投資級貸方提供了相同的甜味劑以提供高收益貸款,他們擁有對買“藍籌防禦/優質股票”的 HY 傢伙做了同樣的事情,他們對一個無聊的保守股票傢伙做了同樣的事情,試圖在 FAANG 上登月!
這一切都是為了通過貨幣(但還不是財政)渠道來培養“動物精神”。復古凱恩斯 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