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何時以及為何對貨幣創造施加限制
在許多國家,政府制定了禁止自己直接創造貨幣的法律。相反,他們必須走一條涉及建立債券的迂迴路線。這意味著政府必須負債才能創造更多的錢。這種自我施加限制的原因對我來說似乎很明顯——這是對政府債券潛在購買者的一種廣告。它說“不要擔心我們通過過度創造貨幣來貶值你的債券,因為我們已經寫下了我們永遠不會那樣做的事情”。如果沒有這種保證,那麼政府債券將更難出售。
不管是什麼原因——在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多年之後,我從未遇到過任何官方解釋。肯定在某處必須記錄這些限制是如何產生的。這些記錄在哪裡?
在任何健康的經濟體中,中央銀行都獨立於行政政府。(由於中央銀行可以被認為是“政府”的一部分,我想具體說明我指的是政府的哪些部分——“行政”是指掌權和管理政策的人的團體.)
這種分離是為了將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分開,因為這樣更容易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否則,行政部門可以僅僅為了實現某些目標而強制創造貨幣,例如增加政府支出或減少以本幣計價的債務,但這會導致通脹飆升。相反,高管(通過財政部)在公開市場上出售債券。任何實體都可以自由購買這些國債,價格由市場決定。(控制中央銀行並強迫他們購買國債的高管並不是真正獨立於中央銀行——這只是一種表演。)因此,出售國債是高管為自己籌集資金的方式,但它也增加了對金錢的需求,因此,中央銀行需要成為購買債券的實體集團的一部分,以保持利率不變。不用說,當央行購買債券時,就是在增加貨幣供應量。
我不認為有任何官方限制。事實上,在最近的大蕭條期間,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央銀行參與直升機撒錢有很多考慮,例如可以通過中央銀行向每個人存入一定數量的資金來提高通脹預期(儘管這並沒有發生也不是大多數人都提倡的)。
同樣在各自的量化寬鬆 (QE) 計劃中,歐洲央行和美聯儲也購買了私人債務——因此這些錢不僅僅是通過政府債券創造的。
相反,它通過政府債務來完成的原因是實際的。政府債務後需求的增加降低了政府借款的利息,而政府支付給中央銀行的所有利息通常都被送回政府國庫。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政府通過這樣做來降低其借貸成本是切實可行的。出於所有實際原因,中央銀行購買債券相當於將錢存入政府賬戶,但此外它還降低了私人投資者購買債券的市場利率。
通過購買債券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中央銀行有時想要收縮貨幣供應。如果這將通過直接存入政府賬戶來完成,這將造成銀行不得不從政府賬戶中提取資金的情況,最終導致現金緊張的政府不得不借錢以使貨幣供應收縮。對於債券,這不是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