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中性+套利

風險中性機率、風險調整收益和風險規避

  • May 12, 2021

當我們使用資產定價基本定理和等效機率測度的存在時,比如說 $ Q $ 關於歷史機率 $ P $ ,我們常說在這種風險中性機率下的期望是“風險調整後的”收益或溢價。

我經常求助於發生“風險調整”的解釋,因為在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中,交易者並不是風險中性的,所以通過假設無套利經濟和上述基本定理,我們本質上是在利用存在唯一可能的合成構造(也假設完整性)的等效機率測度。

  1. 您是否願意分享一種更好、更直覺的方式來解釋這種情況下的“風險調整”?
  2. 在金融領域,我們經常使用“風險調整後”的投資回報,一些沒有數學金融背景的學生在這些術語模棱兩可時經常會感到困惑。您如何在直覺的層面上關聯兩個概念?

根據您自己的風險厭惡程度( $ \Bbb{P} $ 度量,隨機貼現因子)。

然而,這會讓我和你就這個價格達成一致,從而發展一個流動性市場變得複雜。

話雖如此,如果我們都是理性的並且同意所謂的“無風險資產”(+市場完整性)的存在,那麼我們都會同意收取的價格是正確的(自籌資金複製的價格)工具的策略)。基本上,我們在這裡所做的是在這種資產確實存在的強烈假設下,通過做一些“番茄醬經濟學”(相對定價)來消除我們的風險厭惡情緒。

當然,我們現在已經將辯論轉移到這種資產是否存在,我們是否同意它是什麼?對於抵押交易,很明顯是 PAI,但無抵押交易呢?所以我想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低於 $ \Bbb{P} $ 這是真正的衡量標準,但對數學結構或在數學結構下是“未知的” $ \Bbb{Q} $ 這是已知的,但只有在我們同意一些關鍵假設時才存在,在這些假設中,我們自己的風險厭惡情緒消失了,我們可以“說同一種語言”。

引用自:https://quant.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6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