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

文獻中中價的定義

  • January 22, 2019

在文學作品中,中間價經常與“公允價值”、“真實價值”等術語一起使用。我認為它很多時候意味著同樣的事情,因為中間價不一定必須在最佳出價和最佳要價之間。這通常是正確的還是或多或少在作者定義的範圍內。

作為一個為文學做出貢獻的人,我故意對中價的使用含糊其辭。並不是我沒有定義它,而是很難說明哪種定義在哪種情況下是最好的。以下是一些中間價定義的範例:

最後交易:最近一次實際交易的實際價格。因此,眾所周知,這是買賣雙方同意的最新價格。由於只能列印可交易的價格,通常存在較大的差異,並且根據經過的時間不能代表目前的市場狀態。

平均價格:最佳出價和最佳出價的目前平均值。由於平均值和對目前市場的反應性更強,上述差異較小,但可能會不斷錯誤定價交易,這些交易始終在買價的一側進行交易。

權重價格:考慮最佳出價和出價的出價大小和出價大小。通常更準確,但對流動性較低的市場中的操縱非常敏感(當客戶開始操縱螢幕交易價格時,我在一些我做市的工具中放棄了這種中間市場的選擇)

深度加權價格:您可以使用第 2、第 3 等深度的出價和報價來匯總更多加權價格,通過考慮您必須為每種數量的工具支付(或接收)的平均價格。這是對更數學技術的簡短描述。我對毫秒交易交易所的利率掉期進行的一項研究向我提供了一些出色的數據,表明這是最可靠和最準確的方法之一。

本能:並非所有價格都是交易所或電子報價,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您可以依靠人類圖形辨識和對眾多定性特徵的同化來評估您認為下一次交易將發生在哪裡,這是對中間市場的有效評估。

多重損失函式:如果您有多個具有相對價格的價格,每個價格都有出價,您可以設置一個建模程序來優化中間市場價值,以便與隱含加權中間市場的差異。

例如

價格 1:1 / 2

價格 2:3 / 4

價格 3:6 / 7

價格 2 減去價格 1(點差交易):1.75 / 2

價格 3 減去價格 2(點差交易):3 / 3.25

2*價格2 減去價格 1 減去價格 3:-1.25 / -1.0

不確定性:一個很大的誤解是中間市場價格是一個固定的確定值。它更好地表示為下一個交易價格的機率分佈,具有平均值和圍繞該平均值的一些不確定性。

======編輯評論======

我確信有不同的方式來考慮深度加權市場。這是我執行的一項措施:

作為中間價,取不同交易量的平均買入價和平均賣出價之間的中間價

例如,假設市場狀態是

Bid Size | 投標 | 報價 | 報價大小

1 | 10 | 11 | 3

4 | 9 | 12 | 3

因此,如果我要購買:

1:總成本是 11

2:總成本是 11

3:總成本是 11

4:總成本是 11.25

5:總成本是 11.40

所有體積的平均值:11.13

如果我要出售:

1:總成本是 10

2:總成本是 9.5

3:總成本是 9.333

4:總成本是 9.25

5:總成本是 9.2

所有銷量的平均值:9.457

其中中間是:10.2935

與僅使用第一深度的加權中間相比:10.25

這些價格對第一深度的敏感性明顯不同,因此它們對這種形式的操縱的敏感性也不同。請注意,您也可以將此方法與多重損失函式結合使用,並擁有一組非常可靠的中間價格。

您會注意到我只使用了 1-5 卷,因為投標總共只有 5 卷,這是模型的一個考慮因素(超參數),即您可以在所有操作時間持續使用多少深度。

在經銷商市場中,公眾在試圖購買時總是被多收,而在試圖出售時卻收到低於價值的價格(經銷商靠差價謀生)。假設這些價格之間的中點,即買價和賣價之間的中點,代表少量資產的不可觀察的“公允價值”是合理的。這只是基於對稱性的假設。

引用自:https://quant.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43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