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
貿易分類刻度規則機制
我看到一些論文使用以下分時測試將交易分類為買入/賣出發起交易:將交易價格與之前的不同交易價格進行比較,如果目前價格更高/更低,則為買入/賣出。
這種方法很容易實現,但我不明白它背後的原因:是否有任何基本機制使它更有可能是正確的?
這是在非常短的時間範圍內(市場微觀結構)推斷對交易方向的一些理解的可量化方式。還有一些其他的交易方向算法,在這篇論文中有詳細的描述。
在逐單訂單深度饋送中,交易方向基於接受訂單。如果傳入的買單立即與現有的賣單匹配,則方向為買單。
冰山和拍賣訂單的情況變得更有趣,在這種情況下,交易方向通常與兩個原始訂單中最早的相反。
冰山範例:
time,num,price,quantity,direction .001,001,20.00,100,B (100 display of 300 iceberg order, 200 hidden) .002,002,15.00,300,S .002,003,15.00,100,B (100 display of 300 iceberg order, 100 hidden) .002,004,15.00,100,B (100 display of 300 iceberg order, 0 hidden)
以上三筆交易的交易方向均為賣出。
我不認為比較連續交易的價格是一個有意義的方向指標。但是我有可用的提要,其中方向(又名側)由交易所本身分類,我可以對經驗數據進行一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