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

從報價點差和息票到預付,反之亦然:回收率和時間?

  • September 17, 2019

回應以下問題:

Markit 回收率:假設與實際

我想確認我對此事的理解。

Markit 為 CDS 提供數據,即針對 (6M, 1Y,…,10Y, 15Y, 20Y 和 30Y) 的期限 Markit 提供相應的“報價點差”(他們稱為正常點差)和相應的預付款(淨價)保護邊的價格減去溢價邊的淨價)。Markit 還提供兩種回收率:假設回收率和實際回收率。

我的理解是,對於給定的期限,要在引用的價差和前期之間來回切換,一個過程如下:

  1. 給定一個報價價差和一張優惠券,可以找到平坦的預設強度 $ \lambda_0 $ 這樣使用息票計算的面值利差(在 ISDA 模型中), $ \lambda_0 $ 並且假設的回收率等於報價的價差,並且使用這個 $ \lambda_0 $ ,前期是價格(在具有恆定違約強度的 ISDA 模型中 $ \lambda_0 $ ) 具有給定息票和實際回收率的 CDS。
  2. 給定預付款和優惠券,可以找到平坦的預設強度 $ \lambda_0 $ 使得價格(在具有恆定違約強度的 ISDA 模型中 $ \lambda_0 $ ) 與給定息票的 CDS 的實際回收率等於預付款,然後報價點差是用息票計算的面值點差(在 ISDA 模型中), $ \lambda_0 $ 和假設的回收率。

我錯了嗎,僅使用假設的回收率嗎?

我確實錯了:只使用了假設的回收率。例如,QCDS Bloomberg 螢幕證實了這一點,該螢幕僅顯示一種回收率來進行(報價點差,優惠券)-> 前期和(前期,優惠券)-> 報價點差轉換。

總結一下 :

  • 假定的回收率僅用於報價目的:進行(報價點差,優惠券)-> 前期和(前期,優惠券)-> 報價點差轉換
  • 實際回收率 $ R_{\textrm{real}} $ 用於在轉換上下文之外為cd 定價:它是 $ \textrm{Notional}\times (1 - R_{\textrm{real}}) $ 支付的是違約情況。

對於一個非苦惱的名字,假設和實際恢復是相等的。如果該名稱開始陷入困境(即,如果市場價格違約風險上升),則市場開始“交易”該名稱的複蘇,並且您對複蘇有一個買入/賣出,這樣 $ \textrm{Notional}\times (1 - \textrm{recovery}) $ 將預設支付給保護買方。Markit一天引用的真實復甦 $ D $ 然後是在上一個營業日提供的出價/出價平均回收率的中間恢復(對 markit 的所有貢獻者)。

引用自:https://quant.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7172